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13426037149

房改房买卖

律师介绍
业务领域
联系我们
说房网

在线咨询

  • (*仅律师可见)
  • (*仅律师可见)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房改房买卖 >

自管公房承租人如何拿到补偿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19


基本案情:

1995年,家住朝阳区的张华与某单位签订了公房租赁协议,承租其一套平房,房本使用面积为64平,实际建筑总面积约为97平,一家三口长期居住于此。2007年,北京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北京市朝阳区某弘通巷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为此,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为其核发了京建朝拆许字(2007)61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准许其在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弘通巷、先晓胡同进行拆迁,张华的房屋恰巧就在拆迁范围内。

拆迁开始后,评估、补偿安置、搬迁等一系列活动开始进行。经过北京天兴房地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张华的房屋建筑面积为86平方米,评估价为72万余元。事实上,张华的房屋地处北京市东二环内,距金宝街仅百米之遥,周边商品房已经近10万元每平方米。评估确定的补偿价格与之相比,竟有百倍之差!

张华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的。但是,拆迁不会按照拆迁户的意愿停滞。为了尽快完成搬迁,中远公司多次找到张华协商,并一度将货币补偿金额提高到了500万,但是仍然无法与周边房价持平。如果张华接受,也无法保证其原先的居住水平。双方在补偿上存在巨大分歧,补偿协议迟迟未能达成。

时间很快就到了201210月份,张华家所在被拆迁区域中剩余的未搬迁户已是寥寥无几。遵循拆迁人实现尽早搬迁的一贯做法,开发商决定走裁决程序。20121030日,中远公司向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提出了房屋拆迁纠纷裁决申请,随之,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定于2012113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调解。

裁决程序的启动,意味着强拆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面对拆迁部门日益强横的态度,身为当事人的张华对裁决程序的抵触情绪愈加激烈,不过,冷静下来,张华也清楚这裁决绝不是闹着玩的,不慎重应对的话真有可能被强拆……

二、办理过程

律师接受委托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起草了复议申请书,并果断向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起对京建东拆许字(2007)51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续证的行政复议。该案提起当日即被市建委正式受理。拆迁许可是拆迁裁决的基础和前置程序,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拆迁人能否作为拆迁裁决申请主体、东城区房屋管理局裁决是否具有事实依据等,在拆迁许可证及续证的合法性未被有权机关审查认定之前,依照法律规定,裁决程序依法应予以中止。

经过调查,律师发现,中远公司在裁决申请书中认定的房屋建筑面积不符合事实。经认定,张华的房屋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而实际上张华一家的房屋建筑面积远远大于该面积,约为97平方米。

除了事实出入之外,作为裁决主要事实依据的评估报告也存在多处违法,不应作为裁决的依据。中远公司提供的评估报告存在多处错误:1、产权人的姓名书写错误;2、评估报告依据错误;3、房地产评估机构的选定方式违法;4、没有依法送达。

上述三个方面成为律师与拆迁人谈判调解的主要依据,在丰富证据支持下,裁决程序进行的可谓磕磕绊绊,不得不放慢了进展速度,而这正是律师想要的结果。

有力的事实依据,加上精准的法律运用,法律程序启动之后,拆迁人的压力立增,同时也为张华开创了有利的局面。历经一番法律大作战以后,朝阳区房屋管理局认定:鉴于申请人提供的行政裁决申请前置手续,均采用《自管产建筑明细表》记载的房屋面积,且该面积小于《房屋租赁合同》记载的房屋面积。因本案基本事实存在重大争议,不宜按照目前的资料继续进行行政裁决,现决定终结本次裁决程序。

这一结果对张华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因为裁决程序一经终结,拆迁人通过裁决确定补偿,拆走张华的如意算盘瞬间落空了。之后,在律师的指导下,张华顺利的与拆迁办进行协商。经过两次谈判,20135月底,双方最终以1600万的高价达成了协议。

三、律师点评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行政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这一规定意味着,如果房管部门对被拆迁人的房屋下发了裁决书,那么,该房屋的强拆也就进入倒数计时了。

在房屋拆迁实务中,拆迁部门使用以下裁决促签协议的拆迁方式较为普遍。裁决在前,强拆随后的真实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本案代理律师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创造条件、阻止拆迁裁决书下发是本案真正的命脉所在。只有成功阻止裁决,达成理想的补偿安置才成为可能。就本案来说,当事人最终获得极为理想的补偿结果,行政裁决程序的终结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公房承租人变更案例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